從政治光譜來看時力與民進黨的合作爭議

雨蒼 (Billy Zhe-Wei Lin)
6 min readSep 23, 2019

--

最近,時代力量與民進黨之間在許多議題上針鋒相對,從立院的議程優先順序,到召委選舉的支持問題,兩黨之間似乎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。

這邊我想要花點時間來談一下合作這件事情。

坦白說,對於時代力量的各種倡議,我一直是樂見其成。台灣確實有很多聲音,需要時代力量的代表以進入立法院。但我覺得,時代力量對於倡議的實踐方式,似乎沒有考慮到實際的立法過程。

修法的結果,一般是社會各界的力量在立法院這個場域拉扯以後的結果,這個動態過程其實並不像大家想得這麼簡單,有許多因素會影響法案的通過與否、以及通過的法案內容。

大黨、小黨,策略不同

首先,政黨是凝聚參政意志的工具,政黨會有自己的支持者,政黨也會推動支持者在意的議題與政策。因此,支持者的民意結構,會決定政黨所推動的議題方向。再來,如果政黨是執政黨,會考慮一旦推動後,行政機關是否可以執行、落實,若是推動的政策行政機關無法執行,那就會變成一場災難。另一方面,政策不免涉及各個利害關係人,許多聲音都要兼顧,總不能推動法案之後,造成許多的反彈,傷害到自己未來的支持度。最後,有時候會考慮的是哪個方向對於國家未來比較有幫助,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態度去推動法案或許非常能夠展現領導者的決心,但這種狀態只能偶一為之,若是太多次,就會導致支持者越來越少,因為愈快愈堅決的態度,反面來說就是愈無法兼顧到不同的聲音。

台灣的政治很特別,在顧及社會正義的「左」與「右」軸線之外,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光譜,是統獨(或說「中國因素」)。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,可惜的是,台灣的近憂是統獨問題,不是左右問題,因此在討論許多重大社會議題的時候,總不免又回到統獨態度上來談。台灣政黨結構的藍綠分布,其實不是左右,而是統獨,也就是以台灣跟中國的距離來決定。最近許多人所討論的「亡國感」,就是因為中國的威脅開始出現種種可以佐證的證據,讓大家感覺民主受到威脅,這種感受才越來越強烈。所以,在社會議題上的談論空間往往又更受限。

為了確定這個台灣未來跟中國是統、是獨,國民黨與民進黨會盡可能凝聚更多的支持者,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政治席次與能量,讓台灣未來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。因此,在左右的議題方面,國民黨雖然跟民進黨有光譜上的不同,但為了凝聚最大的支持,雙方立場會接近中間。

依據這些說法,我畫了這張圖;但這張圖只是憑藉印象繪製,因此不一定精確,就是供大家參考。實心的圓圈,指的是該政黨立法上採取的位置,顏色較淡的橢圓,則代表支持者的結構。

國民黨、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在統獨、左右光譜上之投影位置。圖片憑印象繪製,可能有誤,敬請見諒。

雖然政黨有立場,但是在不同的議題上,這樣的立場會出現「投影」。大家可以看看,在統獨議題方面,民進黨的立場其實會離時力近一些,國民黨相對遠;但在左派、右派上,國民黨雖靠右一點,但基本上跟民進黨都接近中央,而時代力量因為常推動較大幅度的重分配政策和勞動政策,所以可以歸類在光譜上比較左邊的位置。

我個人認為時代力量的出現對台灣的政黨政治來說基本上是好事,因為時代力量的出現,讓立法院有些「左派」的倡議,也確實能透過黨團協商這類機制,拉動議題往這邊靠近。

可是,這邊就出現問題了。基於執政上的可行性、多方利害關係人的看法、支持者的結構,這都會讓民進黨的政策在左右議題(社會重分配議題)的爭執上,採取較接近中間的位置;就算支持改革的方向,也只能以漸進的方式逐步推動。民進黨身為有更多支持者的大黨,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,註定只能透過妥協平衡不同立場的意見,不可能採取與時代力量一模一樣的作法。

反過來說,時代力量的支持者數量仍不多,透過抗爭式的主張議題,比較有機會被看見,因此時代力量的主張就算欠缺落實可能性而僅有理想,對時代力量也算是有利的作法。但是,這樣的倡議在民進黨的妥協之下,就只能稍微挪動一些議題的內容,沒有辦法全面被接受。

時代力量的作法,民進黨無法直接採用

如果民進黨採取與時代力量相同的路線與作法,在許多議題上就會與既有的支持者產生衝突,這些既有的支持者可能會因為不滿,進而不願意投票支持民進黨。以同婚為例,推動同婚通過絕對是對台灣未來有利的一件事情,但是因為反同方積極的動員,導致這個方向就算對台灣的未來好,卻會大幅度傷害選票。在這個議題上對選票的傷害要在其他的方面進行彌補,因此民進黨就不能在其他議題上採取比較進步的立場方向,而必須求取平衡。另一個層面,則是民進黨內部其實也有各種不同立場的聲音,有時候也代表社會各界的聲音,這些聲音也會在不同的議題上彼此拉扯。

因此,這種種的狀況,會導致民進黨很多議題確實都無法如同時代力量一樣,採取相對「進步」的角度來倡議。同時,議題之間也不是都一樣,這些議題會有優先次序。在台灣,許多人心中,統獨議題確實是較為優先的議題,因為這關係的是兩年、三年後,甚至是民主能否延續的問題,其他的問題,事實上不一定這麼優先。

如果民進黨的立法都採取時代力量的方向,會發生什麼事情?如果民進黨一次又一次的切割出不滿的選民,會導致支持者不斷下降;而最終,在統獨議題方面,民進黨就會失去能與國民黨一搏的政治能量。因此,為了統獨議題、爭取更多支持,在左派、右派的光譜上,民進黨勢必得站到中央,以爭取更多支持者,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能量。

議題的優先次序,才是真正的關鍵

回到這次立院的委員會「召委」選舉的種種爭議,事實上民進黨支持者與時力的論述,就是在這邊產生差異。

許多民進黨支持者批判時力在召委選舉上的行為「形同讓召委給國民黨」的時候,指的是時力在「中國因素」相關議題上應該合作,應該協力對抗所謂「親中派」,尤其提倡與中國交好以及簽和平協議的國民黨;但是徐永明主席的辯駁,卻是指出在礦業法上面民進黨的掣肘(不過,這邊似乎是直接忽視其實是國民黨的廖國棟不再處理黨團協商,而非民進黨不處理),把戰場重新定位到左右社會議題之間的爭執。也就是說,一邊的人在意的是統獨與中國因素的光譜,另一邊卻以左派右派的光譜做批判。最後就是雙方各說各話。

這個爭議會有什麼結果嗎?坦白說我不知道,但我想提醒的是,各個議題之間是有優先次序的。所謂的妥協,所謂的合作,就是在了解彼此優先次序之後,才能找到的好結果。如果沒有進行好的協力合作,那後果可能就是把位子讓給了政策立場離自己更遙遠的另個政黨,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差的結果。

最後要談的是,不管哪個政黨,如果真正希望自己的理念能夠落實,該做的其實除了網路吵架之外,更需要做的是到各個地方的在地選區,去穩固自己的席次,並且真正爭取更多的支持。

希望這樣的分析,可以幫助大家更清晰的看懂中間的爭議所在。

(感謝陳方隅提供專業意見)

--

--

雨蒼 (Billy Zhe-Wei Lin)
雨蒼 (Billy Zhe-Wei Lin)

Written by 雨蒼 (Billy Zhe-Wei Lin)

自由軟體工作者,公民記者。Open source worker and citizen journalist.

No responses yet